返回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9章 儒墨并兴,礼爱同彰[1/2页]

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s.net/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夏先衍在滕州有所感悟,于是停下行程在这里休整了一晚上。第二天启程赶往孟子故里邹城。

    孟庙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

    1037

    年),最初建于邹县城东北四基山西南麓孟子陵墓之前,因瞻仰祭祀不便,历经多次迁建和重修,于北宋宣和三年(公元

    1121

    年)复建至现址。

    孟府始建于北宋景佑年间,具体位置和建庙确切年代已不可考,推测可能在宋景和四年(公元

    1122

    年)随孟庙一同迁建。

    棂星门是正南门,象征尊圣如天。亚圣殿是主体建筑,供奉孟子塑像,高

    17

    米,进深

    20.48

    米,横宽

    27.7

    米,为绿色琉璃瓦覆顶、重檐歇山式宫殿型建筑。

    大门悬挂

    “亚圣府”

    匾额,二门又称礼门,上有

    “礼门义路”

    匾额。大堂是主要建筑,用于官方活动和家庭仪式。

    存有历代碑刻

    270

    余块,还存放着

    100

    多块汉画像石、汉代石人、石兽和元代的盘龙浮雕石柱等

    。

    府内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文物和古籍,如圣旨、牌匾、书画等,展示了孟氏家族的荣耀和文化传承

    。

    孟庙和孟府是孟子思想的重要载体,对研究孟子思想以及儒家文化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

    夏先衍踏入这片由孟子文化所滋养孕育的灵源圣地,仿若踏入了一条流淌着千年智慧的思想长河。

    四周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似乎都在低声诉说着孟子的伟大哲思,这里的每一寸空间,皆被孟子的思想深度渗透,成为其精神与理念的鲜活载体。

    微风轻拂,夏先衍仿佛听到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激昂话语在空气中回荡。

    那是一种对人格操守的极致坚守,在这片土地上,这种坚守具象化为一种无形却强大的气场,环绕着每一个到访者,砥砺着人们的内心,使其在物欲横流的尘世中,依然能够坚守本心,不为外界的诱惑与压力所动摇。

    踱步其间,夏先衍又似看到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仁爱之光在大地上蔓延。

    此地的人们,受孟子思想的熏陶,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尊老爱幼蔚然成风。每一个善意的微笑、每一次援手的相助,都是孟子仁爱思想的生动演绎,它们如同点点繁星,汇聚成一片璀璨的道德星空,让这片灵源之地充满了浓浓的温情与人性的光辉。

    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警示之音,也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隐隐作响。它激励着人们时刻保持警醒,不断奋发图强,在安逸中不忘思索危机,在困境中更能砥砺前行。

    ...

    ...

    这片灵源之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将孟子的思想完美地承载与呈现。它不仅是一处地理意义上的所在,更是一座连接古今、传递智慧与道德的精神桥梁,让后人如夏先衍一般,能够真切地触摸到孟子思想的深邃脉络,汲取其中的精神养分,在人生的道路上,以孟子的思想为指引,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感受着《人文经》不断汲取着灵源之中孟子的思想,夏先衍心神进入识海。

    他此时感受到了《人文经》字面意义上的浩瀚,只觉得此时的《人文经》才是本体。

    《人文经》内化作浩渺无垠的世界,沉浸其中只觉一股仿若能冲破九霄、席卷八荒的磅礴气势汹涌奔腾而来,如滔滔江河奔腾不息,又如烈烈长风呼啸而过,直撞入他的灵魂深处。

    每一页经文的翻动,每一个字符的闪烁,似乎都在释放着无尽的力量,那力量雄浑厚重,带着岁月沉淀的智慧与威严,令他的身心皆为之震颤。

    这股强大的气势既是锻炼,也是洗礼。夏先衍感受到了心神的成长。

    他敏锐地察觉到,修行之路自此将开启全新的篇章,修心与修道。

    修心,意味着要深入灵魂的幽深处,去洞察自我的欲望、恐惧与执念,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去涤荡心灵的尘埃,使内心如明镜高悬,映照出世间万物的本真。

    修道,则是要在这广袤的天地间,追寻宇宙的本源奥秘,顺应自然的规律,与天地之气相融合,以自身的修行之力去契合那至高无上的大道,如同星辰融入浩瀚星河,在永恒的秩序中找到自己的大道之路。

    从这些伟大的思想宝藏中所领悟出的修行之道,是华夏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宝库,是华夏先贤馈赠给子孙后代最为厚重、最为珍贵的礼物。

    儒家倡导的

第199章 儒墨并兴,礼爱同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