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0章 儒道修心,圣德参天地[2/2页]

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s.net/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9

    枚、陶瓷器残件

    50

    余件,琉璃和砖雕建筑构件

    300

    余件,如垂兽、走兽、仙人骑凤、套兽、基座、瓦当、滴水等,同时还清理出了祠堂建筑彩绘残片、灶坑等遗迹,以及

    “宋尚书祠堂记”、明万历十六年

    “圣旨碑”、“汶邑南旺镇分水龙王庙记”

    等

    20

    余通明清重要碑刻

    。

    公园以汶运交汇口和南旺分水龙王庙为核心,北至十里闸,南至柳林闸,东至徐建口斗门。灵源在此孕育而生后,扩张至整座考古遗址公园。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夏先衍通过运河孕育的灵源,将运河沿线的历史变迁、人文传承、社会发展等脉络清晰地梳理呈现在了《人文经》之中。

    夏先衍伫立在南旺枢纽考古遗址灵源之地,神识触及到灵源之中,仿若被一股无形之力牵引,瞬间,他的感知到了京杭大运河文化脉络。

    运河一脉贯京杭,吴越荆襄入画堂。南北风情皆入韵,文源汇聚谱华章。至此大运河孕育的灵源,通过华夏守护之灵联系在了一起。

    夏先衍从灵源之中看到了大运河的历史记忆,南起余杭,往昔舟楫穿梭、货物琳琅的盛景如光影般浮现,他能体会到江南水乡独特的文化韵味在灵源深处悠悠荡漾,那是一种柔婉风情的独特气息。

    随着灵源之中文化脉络延伸,途经无数城镇,每一处都似一颗璀璨的明珠,将各自的历史、民俗、技艺等元素融入这灵源的洪流之中。

    直至北端的燕京,他感受到了大气与厚重,这里汇聚了来自南方的灵秀与多元文化,又沉淀出北方独有的雄浑与威严,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交融在灵源里化作深沉的律动。

    这贯穿南北的文化脉搏,在灵源的世界里有力地跳动,那是千年大运河所承载的岁月精华与民族智慧的奔腾流淌,是历史与现实交织而成的宏大交响。

    调查完大运河灵源后夏先衍一行人进入泰安。过了大汶河后,一行人来到大汶口文化遗址灵源之地。

    大汶口遗址距今

    64004500

    年之间,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跨度达一千六七百年,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遗址总面积

    80

    余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

    23

    米

    。平面范围略呈东南

    西北方向的圆角长方形,大汶河从中部自东向西穿过,北岸面积约

    25

    万平方米,南岸约

    20

    万平方米,总体地势北高南低。

    1959

    年

    6月在汶河南岸的磁窑镇堡头村西首次发掘,揭露面积

    5400

    平方米,清理墓葬

    133

    座,出土随葬品

    2100

    余件,属大汶口文化中期和晚期。

    1974

    年、1978

    年在汶河北岸先后两次发掘,揭露面积

    1800

    平方米,发现墓葬

    56

    座、房址

    14

    座、灰坑

    120

    余个,主要遗存的年代属大汶口文化早、中期

    。

    2012

    年

    10

    月至

    2013

    年

    6

    月,又在遗址中部、大汶河北岸进行了两次发掘,发现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的居住区,并清理了房址

    7

    座。

    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如红陶兽形壶、白陶?、网纹彩陶背壶等。

    陶器主要包括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几种,其中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体现了当时较高的制陶水平。

第200章 儒道修心,圣德参天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