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0章 娲皇宫[2/2页]

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s.net/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近来,夏先衍也察觉到《人文经》正在悄然补充历史上因各种缘由散佚或仅存残章断简的历史典籍。

    夏先衍大胆推测,这极有可能是因为深埋于陵墓之内作为陪葬品的各类典籍,借由灵源强大的力量得以成功复原。

    每每念及此处,夏先衍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渴望。他由衷地希望着老祖宗们当初在营造自己安息之所时,能够将大量的典籍随葬入土。

    虽然结果已定,但他还是忍不住祈祷。

    如果真的陪葬了大量的典籍,待到未来某一天,当所有这些被尘封的典籍都被灵源的造化之力修复,能完好无损地重现世间之时,必将极大程度地充实和丰盈华夏文明的文化内涵。

    想到此他就痛心疾首,想起了华夏历史上十次大量书籍亡佚残缺的劫难。

    每一次浩劫过后,那些承载着前人智慧结晶的珍贵文献要么毁于战火硝烟,要么散失民间不知所踪,给后人探寻过往真相带来重重困难。

    其中,项羽火烧咸阳堪称一场文化浩劫。世人都知秦始皇焚书坑儒,但所焚书籍大多有备份留存,所坑儒生、术士四百六十余人。真正导致大量先秦古籍失传于世的罪魁祸首,实则是项羽火烧咸阳的那一把熊熊烈火。

    汉代王莽之乱,《文献通考》说:“王莽之乱,焚烧无遗。”西汉上百年辛苦经营的藏书,在王莽大乱中消灭殆尽。

    董卓之乱,东汉末年,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使献帝从洛阳西迁长安,并放火将洛阳城烧成一片废墟。“图书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所收而西七十余乘,属西京大乱,一时燔荡。”图书损毁无数。

    八王之乱,晋统一全国后,建秘阁以藏书,所藏已近三万卷。但八王之乱,祸延十六年,战争不止,秘阁藏书受到严重破坏。

    江陵焚书,南朝初年谢灵运造《四部目录》,着录有图书近六万五千卷,公元502年梁武帝萧衍灭齐建梁,“兵火延烧秘阁,经籍遗毁”,书籍再遭劫难。

    安史之乱,唐朝时期,藏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所获颇丰,玄宗尤好藏书,命人多录副本,以防不测,在长安与洛阳两京各藏一套,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两京所藏图书“亡散殆尽”——“安禄山之乱,尺简不藏”。

    黄巢起义,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政府再次重新修补书库,经过多年征集,政府聚书又达五万余卷。然而黄巢起义又一次将藏书赋于兵火之中——“内库烧为锦绣灰。”

    靖康之乱,北宋末年(1126年),金军入侵,攻陷汴京、攻临开封,迫宋钦宗为人质,索取全部藏书及印版,但就在两个月后,宋援军云集京师,金军仓皇北还,大量图书被遗弃踩踏——“秘阁图书,狼藉泥中……书史以来未有如今日之甚。”

    崖山之战,元朝军队在崖山海战击败宋朝军队,长达3世纪的宋朝灭亡,战火中,图书损毁甚巨。

    清文字狱,清朝时期的文字狱与禁毁书籍前后数十年,祸及几代人,仅浙江省就毁书24次,被毁书籍多达538种,部之多,整个乾隆时期,共焚毁各种图书71万卷之多。

    因此,他内心深处对于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殷切的期望。当灵源成功地将那些深埋于陵墓中的陪葬品逐一复原之时,很难想象究竟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巨大惊喜!

    从宏伟壮观的秦始皇陵到气势磅礴的汉朝帝陵,再到隋文帝杨坚的泰陵、辉煌灿烂的唐代帝陵以及庄严巍峨的明代帝陵,这些未曾遭受盗掘之祸的陵墓里极有可能陪葬着数量惊人的珍贵典籍。

    由于它们并未经历盗墓者的洗劫,这意味着其中众多的陪葬品大概率仍完好无损地保留着最初的形态。

    而一旦借助灵源所蕴含的神奇造化之力加以精心修复,待到终有一日得以重见天日之际,也就无需担忧因岁月侵蚀而导致其受损毁坏了。

    不仅仅是这些已知的历史遗迹,华夏大地是不是还藏着至今没有被人发现的陵墓遗址。

    如果想知道有没有其他记录在册的历史遗址或者陵墓,那就需要对诞生的灵源之地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整合工作才行。

    想到这里夏先衍赶紧想自己所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等待合适的时机让这些考古工作者去将这些地方筛选出来记录在册。

    做完这一切后,他们一行人才再度踏上高速公路,风驰电掣般径直朝着涉县疾驰而去。

    在涉县有一座非常重要的灵源之地,这座灵源之地与华夏人文始祖娲皇女娲有关。

    夏先衍虽然已经知道华夏人文始祖诞生了,但是一行人只见到了华夏人文始祖——燧皇。其他人文始祖也并未露面。

    回想起上次与燧皇分别时的情景,仿佛还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一般清晰可见。

    夏先衍从华夏守护之灵口中,知道了华夏人文始祖已经闭关修行去了。

    此次前来此地,夏先衍有着两个重要的目的。其一便是想要深入了解像这样的灵源与其他灵源有什么区别。

    其二,则是特意赶来朝拜娲皇。以前是不知道华夏人文始祖的事情,现在了解了,所以得来道场朝拜娲皇神像。

    女娲,华夏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女娲氏,又称女希氏、有?氏,是上古母系氏族时期聚落首领或部族首领。

    相传女娲氏以泥土造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并建立了婚姻制度。这一传说反映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历史背景。

    女娲时代母系农耕文明,女娲和伏羲时代的民族,正好处于母亲氏(部)族社会,向父系氏(部)族社会过渡的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华夏民族,基本上是按母亲的世系进行传承的。

    女娲氏被视为华夏族始母,华夏民族共同的人文先始,她的传说和故事在华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娲皇宫,位于冀州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是神话传说中女娲

    “抟土造人、炼石补天”

    的地方。

第190章 娲皇宫[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