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新的修行境界[2/2页]
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s.net/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阳光努力穿透这层淡淡的雾霭,斑驳的光影如碎金般洒落在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上,带来丝丝缕缕的温暖气息。
庭院里那些刚刚历经秋天脱去枯黄旧叶的树木,已经吐出了嫩绿的新叶,这些鲜嫩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是在向人们展示生命的复苏与活力。
夏先衍远眺群山,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像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山不见我,我自去见山。
灵源主动将周围的群山纳入了灵源之地的结界范围,好像真的想要把这里打造成为洞天福地般的人间仙境。
墨香凝萃,景韵千秋,文脉精魂,晕染着文化传承的悠长意蕴。
众人徐徐走进宽敞的大厅,夏先衍仰头望向顶部中央藻井内的星空穹顶,这让他想起了《天文经》中的星图。
天书中的不是星图而是把银河系映照进了其中!
而这里的图案选用宋代石刻天文图。
文瀚阁的这幅星图是根据北宋元丰年间一次观测结果所绘制的,以三垣和二十八宿所组成,记录了恒星1434颗,星座有280个。
它由三个同心圆组成,小圆是代表北极圈,中圆代表的是赤道,大圆代表的是南天可以看到的界限。
这幅天文图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华夏古代天文学辉煌成就的生动见证。正是由于这些璀璨夺目的天文学成果,使得天书《天文经》得以率先于另一部同样重要的经典——人书《人文经》完成编纂。
这意味着,华夏子民仅仅依靠研读这本神奇的《天文经》,便有可能踏上追寻大道真理的征程,修成大道。
随后夏先衍带着众人来到了二楼。
在文华堂的二楼,特别设置华夏古代文明版本展,并以“斯文在兹”来命名,引申为“华夏文脉,就在这里”。
这里的展陈,以文献记载和文物实物相结合、互印证的方式,实证华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余件版本瑰宝,通过13个单元,分别讲述了版本中华夏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立体呈现了华夏文明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从一陶一瓦,到手稿古籍,400多件珍贵版本,实证华夏古代文明绵延演进的历程。
这也让夏先衍明白了,这座灵源为何如此强大,覆盖范围为何覆盖了周边的群山,这是以整个华夏文明孕育而生的灵源。
夏先衍漫步于宽敞而明亮的展厅之中,目光不由自主地被一件商代晚期的青铜器所吸引——那便是赫赫有名的“版方鼎”。它内壁的铭文上,首次出现了版本的“版”字。
他继续沿着展览路线查看这里面的文物修复状况。拥有如此强大的灵源,或许有很多文物已经被修复完毕了。
“文明肇始——版本中的华夏文明起源”,讲述了早在多年前,文字尚未产生,但在华夏现存最早的彩陶上,已经发现了华夏文明最为古老的印记刻画符号。
“政治——为政利民”单元,展示了华夏古代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理念萌芽、成型,最终成为行之有效的治国方略。“经济——经世济民”单元,记录下华夏古代的经济制度与成就。
展览中的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科技、教育6个单元,展现了华夏民族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遗产。
科举,是古代华夏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对华夏古代和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教育——化成天下”单元,有现存最早的状元试卷年,25岁的齐鲁人赵秉中,在考试中写下2460字,无一处涂抹修改,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试卷字迹清雅,文采斐然,卷首还有万历皇帝亲笔书写的“第一甲第一名”。
在“地理——宅兹中国”单元,地图、方志游记等版本文献,以多维度视角描绘了九州方圆、万里疆域,以及在古人眼中,华夏与世界的关系。
夏先衍带着众人参观了所有的展览单元,这里所出展的文物都已经被修复了。
尽管它们表面看起来宛如崭新的一般,但那股由灵源所赋予的独特历史韵味,却如同无形的纽带一般,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遥远的过去。这种厚重的历史气息,能够让人清晰的感知到,这些文物绝非诞生于当代。
夏先衍调动起神识,深入地探查着那些被修复过的文物内部。渐渐地,他发现其中的奥秘并非简单的还原操作,而是借助了神奇的造化之力。这股力量巧妙地恢复了因漫长岁月侵蚀而产生的损伤,完美地修复了文物。
灵源做到了修复其形,而不伤其神。
第177章 新的修行境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