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文明交融的曙光[2/2页]
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s.net/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明清时期,华夏伊斯兰教出现了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教派和门宦。这些教派和门宦在教义理解、宗教仪式等方面既有伊斯兰教的传统特点,又结合了华夏的社会实际情况。
近代以来,华夏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如西方列强的侵略、国内的政治运动等。
伊斯兰教界积极应对这些变化,一些穆斯林知识分子开始探索伊斯兰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他们倡导兴办新式教育,既教授伊斯兰教知识,也传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在抗日战争等时期,华夏穆斯林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他们组织各种抗日团体,宣传抗日思想,捐款捐物支持抗战。
这种爱国爱教的传统在新华夏成立后得到进一步发扬。新华夏成立后,华夏伊斯兰教界积极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参与国家建设。在宗教制度改革方面,废除了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使伊斯兰教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社会。
夏先衍看着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前辈们,惊觉他们竟也有着如年轻人一般意气风发的一面。岁月的沉淀,赋予了他们不同于年轻人的沉稳持重,稳若泰山。
他们真的是在指点江山。
中东的乱象本质上就是民族问题与宗教文化问题。。
这次研讨并非旨在迫使其他国家效仿华夏,而是期望他国能够从华夏成功实现民族融合与宗教本土化的历程中汲取宝贵经验,从而妥善应对各自国内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与宗教文化难题。
无论是宗教问题,还是民族融合问题,华夏用千年的经验向世界展示了文明交融理念和实践成果。
华文明自带交融基因,在不断交流交融中屹立不倒、演化创新、发扬光大,孕育和形成了全新的文明交融理论。
放眼当今世界,除了独具特色的华夏文明之外,其余众多文明皆可归属于宗教文明之列。然而,这些宗教文明内在固有的排他特性却注定无法融合其他宗教文明。看看三教圣地??耶路撒冷的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宗教文明无法解决民族与宗教问题,相反会引发更加难以调和的尖锐矛盾。
于是乎,一个为此专门临时组建而成的工作小组有一个大胆的设想:是否有可能借助华夏文明充当调和剂,将地球之上形形色色的其他文明交融汇聚到一起?
具体而言,以华夏文明作为基石,承载全球其他文明。在充分尊重并保护各个文明独特性的基础上,大力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强调包容、和谐与共生。其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深厚的基础。
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华夏文明的这种特质,或许可以打破宗教文明的排他性壁垒,促进各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合作,实现多元文明的共生共荣。
最终实现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多元共生”
的美好愿景,让不同的文明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欣赏中共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繁荣贡献力量。
夏先衍进来后就一直窝在一角,静静地聆听着那些学者们激烈的讨论,他心之中也在推算能不能成功。
毫无疑问,修行功法《法华心经》的确拥有承载并兼容其他文明的巨大潜力,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其他国家是否愿意接纳这种融合与交流呢?对于这一问题,夏先衍心中其实并无十足把握。
反正他是绝对希望自己家的文明能够推广出去的。
毕竟,在他看来,华夏文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第一,唯一一个原生文明;第二,非宗教文明;第三,没有进攻性,也没有绝对的排他性。
如今,世界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已经远远超出了西方文明所能解决的范畴。如果他们能少制造一些灾祸,那简直就算得上是天大的幸事了!
西方无法引领人类未来文明。
在当今时代,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西方所倡导并推行的多党竞争民主模式,在应对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的民族矛盾时,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
这种民主制度虽然高度重视选举竞争这一环节,但却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忽略那些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长此以往,这些被漠视的矛盾非但不能得到妥善化解,反而有可能进一步恶化甚至激化。
由于各党派通常将关注点更多地聚焦于自身所代表的局部利益之上,因此很难从全局角度出发去系统而全面地解决问题。
如此一来,不同政党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不仅无法缓解民族矛盾,反倒极有可能使其不断升级和加剧。
此外,该制度本身还存在明显的缺陷——它既缺乏必要的整合性又欠缺足够的包容性,从而使得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极易受到资本力量的操纵和左右,形式与实质脱节。
最终造成的结果便是,这种所谓的“民主”仅仅流于表面形式,而实质上却与真正的民主理念背道而驰。
世界的未来在华夏,人类的出路在于华夏文明。
第174章 文明交融的曙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