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7章 钟山风雨起苍黄[1/2页]

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s.net/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秋天的金陵是浪漫的,一夜秋风起,宛如一首悠扬的诗篇,吹落了梧桐,也吹黄了银杏。

    秋天,对于中山陵来说,同样也是一个最为美丽的季节。

    当深秋的笔触轻轻拂过中山陵,一幅绝美的景致便在眼前徐徐展开。

    枫叶如火,红遍山间,大自然用最绚烂的画笔,在这庄严的历史圣地勾勒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卷。

    夏先衍在《大明经》诞生后休整了一会儿,然后一行人离开明孝陵灵源后进入中山陵灵源。

    中山陵,位于金陵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始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是华夏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

    站在山脚下望去,紫金山在秋色中更显巍峨,山间的林木被秋色染得斑斓多彩,红黄绿相间,层林尽染。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陵园的石阶与建筑上,金色的光辉与古朴的陵寝相映成趣,增添了几分温暖与庄重。

    中山陵作为伟大革命主义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像一条银白色的巨龙匍匐于紫金山上。从山底的陵门开始,到最顶端的墓室,地势逐渐升高,看到的景色也越来越壮阔。

    拾阶而上,道路两旁高大的松柏,身姿挺拔,四季常青的翠绿针叶在一片斑斓秋色中显得格外坚毅,宛如忠诚不二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的土地。

    陵园内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在秋阳的照耀下,更显英姿飒爽,仿佛正静静地凝视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周围的花坛中,菊花正盛,它们不畏寒霜,傲然绽放。

    夏先衍一边走着,一边细细地感受着这里独特的气息,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在他心间悄然蔓延开来,仿佛与历史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那样的庄严肃穆、深沉厚重。

    中山陵有着宏伟的气势和庄严的外观。

    这里的建筑充分融汇了中西建筑风格。它既具有华夏传统建筑的庄重、典雅,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简洁、大气。

    在灵源之中,深深地蕴含着孙中山先生伟大的精神和崇高的理想。

    夏先衍于这灵源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

    “博爱”

    之精神,它恰似一道温暖的阳光,洒向世间每一个角落,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与美好。

    “天下为公”的理念,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高悬于天际,指引着人们向着公平、正义的方向不断前行。

    还有那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如同滚滚奔腾的江水,汹涌澎湃,永不停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拼搏。

    他仿佛看到了孙中山先生那坚定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引领着华夏民族走向辉煌的未来。

    夏先衍登顶后抬首望去,门楣上方镌刻的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那字迹苍劲雄浑,乃是孙中山先生极具神韵的手迹

    ——“天地正气”。

    山川不移凭英雄,浩气可撼岱麓松。

    他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静静地凝视着这四个大字所散发出来的浩然正气,果真是浩气长存。

    一行人跟随人群步入拱门,在祭堂内,他们望见了孙中山先生那巨大且庄严的汉白玉雕像,便默默地鞠躬致敬。随后,他们又悄然跟随人群走出了祭堂。

    夏先衍伫立在祭堂外,驻足眺望。放眼望去,金陵城的壮丽景色映入眼帘,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整个城市的风貌一览无余。

    而他心中涌动的,却是对孙中山先生无尽的敬仰与缅怀。

    看着脚下的台阶,夏先衍想起了这

    392

    级台阶蕴含的寓意。这

    392

    级台阶代表当时的华夏人口是三亿九千二百万,象征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希望通过革命让每一个华夏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392

    级台阶也代表着

    “三民主义、九州方圆和两党合作”。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九州方圆象征着华夏的广阔领土,寓意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是为了整个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寓意着革命的道路是艰难坎坷的;而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这又寓意着孙中山先生开阔的视野和对革命成功的坚定信念。

    随后,夏先衍又带领众人前往灵谷灵源之地,祭奠那些在革命和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

    夕阳的余晖如同熔金般洒落在古老的林间小道上,斑驳陆离的光影中,每一片叶子都似乎被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

    轻柔的晚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似乎在低语着千年的往事。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渐渐模糊,轮廓变得柔和而深邃,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此时的灵谷寺,钟声悠扬,回荡在宁静的山谷之间,为这黄昏的景色增添了几分庄严与祥和。

    随着夜幕的悄然降临,灵谷景区逐渐归于沉寂。

    灵谷景区因古灵谷寺而得名灵谷景区,是在原古灵谷寺的旧址上改建形成的公园景区。灵谷景区现有灵谷寺、灵谷塔、无梁殿、宝公塔、三绝碑、万工池等名胜古迹,又同时分布有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谭延?墓、邓演达墓等。

    灵谷寺:建于明初,当时规模宏大,占地500亩,现寺址仅是明初灵谷寺龙王殿的一部分。灵谷寺是南京重要的佛教寺院之一,内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观音宝阁等建筑。

第167章 钟山风雨起苍黄[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