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天命玄鸟经[2/2页]
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s.net/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1928年,考古学家董作宾在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挥出第一锹,拉开了华夏考古人持续科学发掘殷墟的序幕,至今已近百年。殷墟,成为华夏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在一代代考古人的手中,“大邑商”的轮廓渐渐清晰。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商王朝的创立者称为“汤”,立国后传承17代31位王。文献资料显示,商朝建立后经历过五次迁都,兴建六座都城。
最后一次迁都约为公元前1290年,第20位商王盘庚率领臣民迁至洹水之滨,此后沿袭270余年直到商朝灭亡,都没有再次迁都,迎来晚商盛世。
位于中州省安阳市的殷墟,是商朝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它见证了商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整个历程。
在华夏古代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盘庚迁殷、武丁中兴、帝乙征夷、帝辛失国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均与此地有关。
《诗经·商颂》记载:“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被洹水萦绕的殷墟王城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号称“大邑商”。
当夜幕降临,众人抵达了安阳市。秋雨不期而至,断了一行人想去修行的想法,于是他们决定先在殷墟遗址附近转转,明天再进去。
次日清晨,天公作美,居然晴天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推开窗户,迎面而来的是夹杂着丝丝凉意的清新空气。时间不着急,夏先衍一行人并未太早起来。
吃过早饭太阳刚刚升起,经过一场秋雨,不少树叶被打落,环卫工人来不及打扫,地面一层金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煞是好看。
空气中弥漫着清冽而微凉的气息,夹杂着雨后的清新,让人感到清爽宜人。
进入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一片绿意盎然。这里的景色与外界截然不同,得益于灵源的保护,这里的植被依旧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海洋。
走进殷墟,就会被形制阔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的80余座宫殿宗庙区已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所震撼。
殷墟有大量的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后冈遗址、洹北商城遗址以及许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祭祀坑、甲骨窖穴、手工业作坊遗址等,这里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精美文物,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等。
其中,1973
年之前发掘的
53
座建筑基址更是重中之重,它们是殷墟宫殿宗庙区的核心部分,也是殷王都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关键所在。
这
53
座建筑基址中有
15
座是王室的宫室、寝居之所,还有
21
座是王室的宗庙建筑,另有
17
座则是王室的祭坛建筑。
这些建筑基址按照华夏古代宫殿建筑的传统格局——"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
殷墟遗址中的妇好墓,是自殷墟发掘以来所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这座古墓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完整性,更在于其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和历史信息。
通过对该墓的地层关系以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研究,考古学家们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
妇好在华夏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她是华夏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女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墓葬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
第101章 天命玄鸟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