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邙山翠云峰——道源之地[2/2页]
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s.net/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走入山门,下清宫的全景映入眼帘。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香火味与松木清香交织的气息,让人心神宁静,杂念顿消。
此时此刻,道观中正传来阵阵诵经之声,唱诵玄门早课经。
进门口处左右两侧分布着鼓楼和钟楼、还有侧殿和孔子问礼台,前方是混元洞,洞内香火鼎盛,供奉着道家至高无上的神只——太上老君,即华夏所熟知的老子。
沿着混元洞前的台阶缓缓而上,一座雄伟的大殿映入眼帘——这便是下清宫最高端的三清殿。殿内供奉着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只——上清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他们的神像庄严神圣,是道家信仰的至高象征。
三清殿前香烟缭绕,殿内三清尊神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面容慈祥,宝相庄严,金光闪闪的神像与周围古朴的装饰相得益彰。
翠云峰所诞生的一处灵源就在这座道观之下,夏先衍运用神识探查发现,这里的灵源与之前的有所不同,它是由道教文化所诞生的。
进入这座道观后,夏先衍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异样感觉,仿佛冥冥中有一双无形的眼睛正在默默关注着此地。
然而,他环顾四周却并未察觉到任何异常之处。于是,他向身旁的人询问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结果得到的答案皆是肯定。众人皆觉得宁静祥和的下清宫似乎受到了某种未知力量的庇佑和守护。
夏先衍定了定神,尝试去感应自己识海中的华夏守护之灵,但并未感受到任何异动。至此,他才稍稍放下心来。或许真如自己所想那般,这里确实存在着一种类似于华夏守护之灵的神秘存在,只不过由于其力量相对微弱,所以暂时还无法显现身形罢了。夏先衍对这一处奇妙的灵源生出了一种莫名的期待。
想到此处,他觉得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参拜主殿的三清尊神。待进入殿内,他方才惊觉供奉于此处的三清尊神神像之上竟泛起丝丝缕缕若隐若现的灵光。
他赶忙轻声道了句“失礼”,随即便将自己的神识悄然投注于神像之上。刹那间,一股强烈的震撼涌上心头——原来,这三清神像竟然与灵源之间凭借着浓郁的灵气构筑起一条神秘莫测的通道!更为惊人的是,源源不断的灵力正透过这条通道源源不断地滋养着神像。
他瞪大眼睛,聚精会神地端详起这座神像来。渐渐地,他察觉到神像似乎发生了某种微妙的改变。夏先衍心念电转,迅速掏出手机,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下清宫”三个字,很快便找到一段关于此宫的视频,并从中截取到当初所拍摄的三清尊神神像画面。
经过一番细致比对,他惊愕地发现眼前所见之神像的容貌已然和视频中的大相径庭。此时此刻,一种难以言喻的异样感受在心底油然而生:或许,唯有此刻呈现在眼前的,方才算得上是货真价实的三清尊神法像吧!
弄明白了缘由他领着众人拜了拜,之后又重新看了其他神像,果不其然,这些神像或多或少也都产生了一些变化。
满心疑惑的他随即向此间的工作人员探询此事,但得到的答复却令人颇感意外——那些人对此浑然不觉,仿佛根本未曾留意到任何异常之处。
李风禾捋了捋额头的碎发,若有所思地开口说道:“会不会是因为他们每日都与那神像接触,不知不觉间便受到了影响,潜移默化接受了新的神像形象?”
夏先衍听完后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嗯,或许正是如此。那些时常前来参拜祈福之人,同样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纳了这变化后的神像形象。正因如此,众人并未察觉到其中有任何异样之处。”
随后,一行人走出了下清宫,踏入了翠云峰。沿着公园里主路前行,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只见山中的树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宛如一片茂密的绿色海洋,将整座山峰紧紧包裹其中。这片生机勃勃的森林仿佛充满了无尽的生命力,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
此处的植被呈现出一种反常的生长态势,不受季节更替的束缚。似乎每一处灵源之所,冬季来得格外迟缓,而春天却早早降临。若非还有些落叶乔木点缀其间,恐怕这里将会四季常绿,始终保持着青翠欲滴的姿态。
翠云峰上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翠云阁,站在翠云阁上,可以俯瞰洛阳城区,是"邙山晚眺"最佳的观赏地点。
翠云峰上修建的翠云阁与定鼎门、应天门、明堂、天堂的风格保持一致,互为呼应,是隋唐洛阳城中轴线最北端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整体设计采用唐代建筑风格,一共9层,高
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
这座翠云阁乃是十余年前方才新建而成,故而尚未有灵源在此诞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北两端的灵源不断蔓延扩展,并最终相互交融汇聚。假以时日,此处极有可能会发展成为灵源的中心位置所在之处。
过了翠云阁继续前进,山里面倒是没有新的发现。随后夏先衍联系了那位道士,他此时正在上清宫等待众人的到来。
上清宫坐落在邙山翠云峰的北端,占据着洛京北郊的制高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邙山翠云峰边缘。
第63章 邙山翠云峰——道源之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