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战之血色战旗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九章 二百师[1/2页]

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s.net/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第百二十章二百师

    1942年2月16日,仰光告急,应英军请求,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挥师出征那天,排场何等壮观,阵容何等威武,气概何等高昂

    空有盟国的飞机掩护。地上车轮滚滚,马达雷鸣。上千辆各式各样的车辆,坦克车、炮车、弹药车、步兵输送车、救护车、通讯车、辎重车,还有从缅甸赶来协助运兵的英国红头年夜卡车,犹如钢铁巨龙,沿着滇缅公路,出保山,渡怒江,过龙陵,越芒市,直奔国门畹町而去。

    滇缅公路上突然呈现的这支机械化军队,其规模、其质量,在国战史上是空前的。远征军编制内的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全是的精锐。

    尤其第5军,是国第一个机械化军,王牌的王牌。不久前,在昆仑关战役牛刀试,全歼日军一个旅团,可谓声威俱隆。出征缅甸,英国人专门点第5军的将。隆隆而去的战车、年夜炮,都是近年苏联、美国援助的新式装备。一点点积攒起来的这点老本,蒋介石曾紧紧攥在手心,轻易舍不得用。

    如今,走上国际战场,总司令一咬牙,抖出来了

    可是,最先进入云南的第26师,却并没有成为最先进入缅甸的军队,这一点上未免有些奇怪了。

    远征军总司令高飞究竟在那想什么,起码现在还没有人能够知道

    滇西是块多情的土地,民风浑厚且崇尚武功。老苍生听队出国作战,年夜受鼓舞。几多年来,国人只有在自家门内受人欺负的份儿。现在,跨出国门,到缅甸打鬼。国也有今天

    军队出征这一日,各族民众闻风而至,围拢到道路两旁,为远征官兵壮行。本地的头人按本族习俗,在路口摆香案,垒祭台,由祭师主持,杀牲献祭。军车一停,各族男女老少,一拥而上,献米酒,敬山茶,递纸烟,犒劳官兵。

    沿途,人山人海,欢腾雀跃。出征的官兵热血奔涌,斗志高昂。进军路上,飞出激昂的远征军战歌:

    “枪,在我们肩上,血,在我们胸膛。到缅甸去吧,走上国际的战场”

    远征军出征,蒋总司令虽不克不及亲躬其事,可是,他的巨幅画像代表总司令本人为官兵壮行:耸立在畹町桥头的巨幅画像上,蒋总司令威风凛凛,顶天立地。他脚蹬马靴,腰挂佩剑。肩披的黑披氅,就像一面迎风飘扬的战旗。面对南边那片狼烟四起的森林,他那夸张了的右手,凌空一挥,直指前方。巨臂之下,是两行斗年夜的字:

    驱除倭寇,收复缅甸

    在蒋总司令炯炯目光下,国远征军官兵,喝下本地民众献上的最后一杯壮行酒,便雄赳赳地跨出国门。坦克、年夜炮、汽车,一队接一队,冲上畹町河木桥,开入缅甸国土。

    2月里,战争还远在南方。缅北光明媚,一片宁静。

    野花遍地怒放,牛群在山坡吃草。高年夜的棕榈树在春风里摇曳着美丽的身姿,气势不凡的佛塔在蓝天下年夜放异彩,竹楼里升起缕缕炊烟。山坳不时传来姑娘和伙情意缱绻的歌声。

    在美丽神奇的异国土地上,国远征军风驰电掣,全速南行。农田、村庄、古树、佛寺,从眼前一闪而过。经过富贵市镇时,穿得花花绿绿的本地华侨,打着旗夹道欢迎,一盒盒香烟,一包包糖果,一束束鲜花,雨点一样落到车上,“欢迎国远征军到缅甸兵戈”的口号在缅甸上空回荡。异国情调,英雄式进军,直让人激情奔涌,热血沸腾,官兵们甚至忘记,他们是迎着炮声而去的。

    然而,对国远征军来,缅甸是一个既陌生又布满危机的战场。偏偏队又是一支完全缺乏国外作战经验的军队。自元朝成吉思汗以后,队没在国外打过一仗,放过一枪。

    第五军第二百师作为国远征军先头军队,由保山起程入缅,军情紧急,刻不容缓,所以军队以急行军法度前进。

    最艰巨的任务落在戴安澜身上了。这员身经百战的虎将,站在一座丘岭上,观察着自己的军队,唱着“枪口对外,瞄准仇敌”的雄壮军歌,慷慨西行。军队士气,是战胜仇敌的重要包管。第二百师以高度旺盛的士气入缅,戴安澜应该感到抚慰。可是,他却始终紧皱眉头,一副忧心忡忡的样。

    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英国人承诺派汽车来接运第二百师,结果却没有实践诺言,军情紧急,不克不及再等了,第二百师只好就现有的自己条件开拔。还没有并肩作战,就如此不讲信义,又怎么能指望在战场上配合默契呢?

    其次,戴安澜想起:二月一日,蒋介石明令规定第军入缅军队归第军军长甘丽初指挥,这是因为那时第军所辖第四十师彭壁生部奉命戍守滇缅路,一四一年底,应英国人要求开赴腊戍,结果途变卦,由缅甸政府出面,禁绝队进入缅境,第四十师便被阻于畹町,那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缅甸政府的阻挠,实际上是掩盖英方的言而无信的权宜之计。蒋介石自然很明白其事理。为消除英方的顾虑,二月二日他又明令规定:第军入缅后归英方指挥;二月十五日再次明令规定:第五、第两军入缅作战,着由杜聿明军长统一指挥;杜聿明军长归英军胡敦将军指挥。

    戴安澜认为两军并肩作战,作战方案与军事摆设应该双方协商,互有权力提出意见,把指挥权交给一方,即是隶属关系,另一方只能接受命令,无权提出意见。更确切些,即是作战计划及摆设都由英军制定,英军固然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行事,国远征军的利益便无包管了,从英国人屡次言而无信来看,把指挥权交给英国人肯定对国远征军晦气。

    为此,他曾向杜聿明提出过意见。可是,杜聿明只是无可奈何地耸耸肩,什么话也没有。既然如此,他又有什么体例改变这种局面呢?

    一想起这些事,就像有一块阴影笼罩在心头,难过之余,不由脱口念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立在一旁的郑庭笈听见师长竟信口念出这样不祥之词,不由惊讶地望着戴安澜:“师座,军队踏上征途,士气十分旺盛,必能一鼓作气消灭倭寇,凯旋而归,师座实没必要过分担忧。”

    戴安澜猛然省悟自己失言,再见郑庭笈神色不安,更加后悔了。为了掩饰自己的心情,故意装出豪迈的样,仰天哈哈年夜笑:“当初荆柯刺秦王,抱必死决心去争取成功,才有此豪言壮语,我们远征不抱必死决心能取告捷利吗?看老苍生是以什么样的盛情在欢送弟兵,我们不以必死决心去争取胜利,何颜再见江东父老我是军人,不要迷信。”

    郑庭笈由衷地:“师座浩气感人,手下愿为前驱”

    第二百师奉命兼程入缅,其任务是接替英军在同古防地。

    军队经铁索桥惠通桥过怒江,再经松山、龙陵、畹町进入缅境。沿公路经新维至腊戍,再乘火车经细包、梅谋、曼德勒、密特拉、瓢背、羊米典、开当岗、平满纳、达西至同古。经过这样一条行军路线达到同古时,已是一四二年三月八日。

    军队进入缅境后,受到在缅甸各地的华侨热烈欢迎。几十万华侨散居在缅甸各地,他们看到国远征军入缅,就像看到亲人一样,流着热泪振臂高呼口号,倾其所有购买物品捐献给国远征军。哪里有华侨居住,口号就贴到哪里。他们志愿为军队当向导、翻译,介绍情况,诉委屈。因为他们侨居缅甸,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倍受欺凌,他们期望国远征军扬威缅甸,从而提高华侨的地位;赶走日寇,能够安居乐业。

第六百二十九章 二百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