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战之血色战旗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二章 武装护侨[2/2页]

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s.net/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外交翰旋结束后,北洋政府确定出兵西伯利亚。出兵的真正目的有二,一是未雨绸缪,保障包括黑龙江航权在内的〖〗国主权,防止在自己缺席的情况下,列强达成任何损害〖〗国的协议:二是护侨日一8日,日、美、英先后发表出兵宣言,正式对俄国内战实施武装干涉。日军的人数,最多时高达72000人,美、英、意、法等国军队分别达到9000人、5800人、有00人和1200人日,已经在海参葳的“海容”号驱逐舰舰长林建章,被任命为“代将”负责驻俄部队的全权指挥日,北洋政府正式发表出兵宣言,陆军第师抽调了相当于2个团的总兵力,人数达4000人,包括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轴重兵和机关枪部队,分6批陆续开进了西伯利亚,由团长宋焕章负责指挥。主要使命就是确保海参葳,双城,绥芬河的撤侨通道。

    〖〗国军队的到来,大长了华侨的志气。驻俄部队不断派出小分队,应华侨的要求,前往执行拯救和保护任务。而在驻俄部队无法驻守的城市,华侨们开始成立自己的民兵组织“商团”领事馆悄悄协助他们购置枪支弹药,增强自卫能力。

    在驻俄部队的壮威下,在内战最为激烈的伊尔库茨克一线,〖〗国外交官员不畏艰险,从莫斯科和哈尔滨联系调运火车,全程护送,仅旧心一旧旧年就抢运出3万名被困华工。

    尽管〖〗国出兵的公开目的是援救“白俄”但白俄对华人的态度并未丝毫改变。

    白卫军首领谢苗诺夫继续屠杀和抢劫华侨,1919年1月1日他“没收”,了华商们665万卢布的高额现金后,7月份再度刷新此纪录,华商们1000多万卢布被“没收”。

    谢苗诺夫丝毫不顾“友邦”,情谊,排华暴行越演越烈,干脆宣布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没收华侨的全部财产,禁止华侨居住。

    是可忍、孰不可忍。

    驻俄〖〗国军队的枪杆也不是摆设,在外交抗议的同时,他们并没有龟缩在“顾全大局”的乌龟壳里,而是勇敢地抗击,向敢来骚扰的“友邦”“白卫军”,开火。同时,驻俄部队也分兵进驻伯力、双城、海兰泡等地,武装护侨。

    为对抗谢苗诺夫军队,在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的多次催促下,〖〗央制定了更为详尽的“境外出兵计划,草案”计划在俄境的大乌里、格林木斯克、赤塔、大乌金、伊尔库茨克等地驻兵”但最终未能实施。

    这其,最大的一起“摩擦”,事件,就是所谓的“庙街事件”〖〗国军队面对俄罗斯白卫军、以及日军,勇敢地用枪杆捍卫自己。

    北洋政府出兵入俄的同时”为加强俄界河的防务”〖〗央宣布将驻守长江的“江亨”、“利捷”、“利绥”等3艘小炮艇和“利川”

    号武装拖船,调往东北,扩建“吉黑江防舰队”。

    这是一支吃水很浅的江上舰队,却必须从海路赶往东北。为此,由海上运输舰“靖安”,号拖带护送。舰队由“靖安”,舰长甘联趋指挥,在旧旧年q月上旬到达庙街,进入黑龙江,“靖安”,舰南下返航,舰队指挥权交给“江亨”号炮艇艇长陈世英。

    〖〗国收回三江的航权,这自然是俄国人和〖日〗本人所不愿意看到的。舰队需在黑龙江封冻前赶往“吉黑江防舰队”,司令部哈尔滨,但行进到西伯利亚大铁路桥附近,遭到自卫军和〖日〗本军队炮火阻挠,不许西下。因此,舰队被迫停泊在庙街,随后,黑龙江封冻,舰队只能在此等待开春。

    此时的庙街,驻扎了俄罗斯的白卫军和日军”日军还有4艘驱逐舰和,艘巡洋舰。平日里,白卫军与日军对这里的2000多华侨予取予夺,双方矛盾极深。

    10月份,苏联红军开始攻打庙街,白卫军要求陈世英的舰认为他们协防,遭到陈世英的拒绝。不久,红军攻入庙街,白卫军撤离”红军将负隅顽抗的日军包围在〖日〗本领事馆内,但因为缺少重武器,难以攻克。这支红军部队纪律还算不错,对华侨并未骚扰。因此,当他们拜访陈世英,希望从〖〗国舰队的炮艇上拆借几门大炮时,陈世英及各艇指挥官们经过会商,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江亨”,舰的1门边炮、“利”,舰的1门格林炮及一批炮弹,“借”,给了红军。在〖〗国大炮的帮助下,红军迅速攻占了〖日〗本领事馆,击毙日军数十人,俘获130余人。次年春天江面解冻,在此兵力单薄的红军主动撤离,撤离时指挥官下令将日军俘虏全部处决。

    日军卷土重来后”发现了“惨案现场,““并通过炮弹弹壳发现了〖〗国军队支持红军的证据,恼羞成怒,派出军舰包围了〖〗国舰队,并通过外交渠道提出抗议。

    陈世英一面矢口否认,推卸得一干二净,一面积极备战,准备在庙街与日军决一死战。

    双方相持数月,在协约国各国的调停下,调查最后也无法证实〖〗国军队协助了红军的进攻。

    〖〗国军事法庭因此仅判处陈世英革职”,永不叙用”,而日军也无奈解除了对〖〗国舰队的包围。“永不叙用”的陈世英后来悄悄更名为陈季良,依然在海军供职,到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已经高居海军部政务次长兼第一舰队将指挥官,亲自指挥了抗击〖日〗本海军的江阴海空保卫战。至于下令处决日军俘虏的苏联红军指挥官”则在日苏两国就“庙街事件”,谈判时”被苏联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除了“庙街事件”,之外,北洋政府在东铁路的问题上,也利用〖〗国出兵西伯利亚的有利机会,大举动作。

    1917年12月,哈尔滨东铁路路区发生了布尔什维克暴动,在俄方请求下,北洋政府派兵干预,解除了布尔什维克的武装,并部分收回了东铁路的管理权与监督权,为撤侨工作及不久后的出兵提供了保障年8月,北洋政府宣布在哈尔滨正式成立〖警〗察总局,从俄国人手收回了大部分警权。

    协约国进行共同干涉期间,东铁路被纳入国际共管,但实际上主要由〖〗国进行管e里。

    1920年,协约国陆续从俄国撤兵,东铁路的国际共管局面即将结束。由原沙俄政府任命的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为了对抗〖日〗本人扶持的谢苗诺夫政权,公开发布告示,宣称由他负责东铁路范围内“俄民之国家统治权”。

    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立即向霍尔瓦特发出通牒,东铁路完全属于〖〗国领土,绝不容有第二国施行其统治权。在〖〗央支持下,双方展开十余次谈判,方工人开始全面罢工。当霍尔瓦特计划调动俄国护路军〖镇〗压罢工工人时,鲍贵卿向他发出最后通牒:俄军俄警的武装必须一律解除。霍尔瓦特试图反抗,但炮贵卿迅速派出军队,强行解除了俄国护路军及哈尔滨市俄国军警的所有武装。这是近代史上〖〗国军队第一次依靠武力收回国家主权。

    北洋政府还展开了一系列收回国权的动作:废止,出兵外蒙,1919年11月外蒙撤销自治,几乎成功回归〖〗国;积极提出修改,与苏联地方政府在1920年5月签署新的局部通商协定,废除了旧约的不少不平等条款:1920年9月发布大总统令,废除俄侨领事裁判权,收回俄租界;1921年8月,第四次十年届满,因无俄方政府可谈判修约,1922年1月以大总统令方式宣布废止俄商陆路减免税特起……一个虽仍羸弱,却正在不断崛起的〖〗国新形象,正出现在世人面前。

    但是可惜的是,在列强、尤其日苏两大强邻的操纵下,本该专注于国家建设的〖〗国,却被深深卷入了争权夺利的内乱之,城头变换大王旗,华侨再度成为被遗忘的弃民。

    随着协约国军队陆续撤离”北洋政府也宣布从俄国境内撤兵。国历史上首次武装护侨、撤侨告一段落。

    苏联政权发布了两次对华宣言,宣布放弃沙俄攫取的在华特权。这曾经被讴歌为苏联的伟大情谊,而实际上,其所宣布放弃的特权,大多已经被北洋政府在此期间实际收回”苏联即使不放弃,也无法实际行使。

    说到这,常言意语气沉重地道:“〖〗国从苏谈判所得的利益”并不一定是苏俄高兴给的,其实苏俄简直没有供给这些利益的能力。

    譬前俄帝国和〖〗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自民国年俄国帝制灭亡后,已不再为〖〗国承认。纵使这一次苏俄政府不肯放弃前俄帝国与国缔结的条约”苏俄也没有法使〖〗国承认。

    新生的苏联那动听的,主义,之歌,只是其在国际孤立、四面楚歌状态下的缓兵之计和“合纵连横,之策。实际上,其脚跟尚未站稳时,远东苏维埃政权就悍然宣布,东铁路界区为苏联领土。

    1921年初,海兰泡、伯力等地再度发生排华事件,应侨胞要求,北洋政府在6月份再度“派军舰江亨赴黑河,利捷驻三江口,利绥、利川赴伯利,专备保护侨民之用,。

    “可惜啊,可惜啊。”,高飞也在那里轻声叹息。

    当时的北洋政府焦头烂额,一边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一边要应对山头林立的国内备派势力,正在扯旗放炮武装暴动的〖革〗命党,牵制了政府的大量兵力。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黑暗、腐朽、反动”,的北洋政府,也顶住备方压力,下令出兵西伯利亚武装护侨,甚至不顾〖日〗本的威胁警告。

    这是〖〗国数千年历史,执政者第一次在海外动用军事力量,以保护侨胞的利益和安全。那一年,会世界都对〖〗国刮目相看。

    高飞甚至回到了那一年,他看到了4000名〖〗国陆军、,艘〖〗国军舰,在五色国旗的引领下,开进了海参葳、开进了西伯利亚,开进了那片林海雪原!!~!

第五百六十二章 武装护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