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铁腕[1/2页]
记住本站地址:【七/>看>小>说】https://m.7kanxs.net/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第三百四十八章铁腕
随着何总长对大本营会战纲要的宣和解释,人们心的疑团逐渐解开,原来这是一场南北相连亡齿寒的整体防御战。如果把武汉会战比作一座堤坝,那么这座堤坝的要害恰恰不在华而在原,因为一旦郑州失守,北方日军将沿京汉铁路长驱直入夹击武汉,所以确保原不失正是保卫大武汉的首要前提。为此何总长下达措辞严厉的命令;第一战区须以战略要地开封和郑州为心,沿陇海铁路展开防御,拒敌于归德、鲁西一线,确保武汉侧翼不受威胁。
蒋介石面sè肃然,目光如炬。
古人云“得原者得天下”,正是因为原战略地位如此重要,国民政fǔ才调集重兵布防,仅第一战区部队就达五十个师,另有央军主力薛岳兵团三十万人马,筑成多重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问题是原地区一马平川无所遮拦,有利于敌人机械化部队运动作战,所以蒋介石为此深感忧心忡忡。这天委员长没有声sè俱厉地训斥什么人,而是耐心地给部下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不久前发生的台儿庄大战,重创日军jīng锐师团的部队除了央军和战斗力较强的桂军,还有武器装备堪称最落后的川军。川军出川抗战之初,军纪松弛口碑很差,人称“草鞋兵”或者“双枪兵”(,以至于许多战区都不愿接收。但是川军知耻后勇终于打出军威国威,令国人刮目相看。
第二个故事是明朝万历年间倭寇屡犯沿海,这些倭寇海盗作战十分勇猛,善使双刀,其战术为三十人一队,背靠背互相掩护,常常打得明军大败。大将军戚继光总结破敌之法,创造一种“鸳鸯战阵”;十二人一队,三队为一哨,每队有长枪手四人,藤牌手四人........
此种战阵要求每个士兵须有勇猛jīng神,服从铁的纪律,紧密配合进退有序,如果一人擅自后退或者逃跑,必将导致战阵出现缺口而失败。后来这种“鸳鸯战阵”果然大获全胜,倭寇绝迹不敢再犯。
委员长脸sè渐渐严厉起来,他说道:
“连武器落后的川军尚能打胜仗,至少说明第一,日本人不是不可以打败的;第二,你们各位同样也能够做到。告诉你们,这一回我就是来当戚大将军的,你们都是我的‘鸳鸯战阵’,当年戚大将军定下铁律,士兵后退,立杀无赦;军官后退,士兵可诛。丢失阵地,将军撤职;杀敌用命,全队受奖。你们就把这条纪律看作我蒋正的战前训示吧。”
将领人人肃立,个个内心震撼,他们毫不怀疑这是委员长立下的军令状和生死状。几个月前号称“山东王”的韩复榘被撤职法办,随即以“抗战守土不力”的罪名公开枪决,这就是铁腕的力量。
一个shì卫官匆匆来请委员长听电话。
当蒋介石重返会场时,在他原本yīn云密布的脸上竟然透lù出一丝喜气洋洋的阳光来。将领纷纷猜测,也许该有什么好消息吧,否则一向莫测高深的委员长决不会如此喜形于sè。
果然,蒋介石向会议宣布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国民政fǔ全权代表孙科和杨杰从莫斯科来电,苏联政fǔ宣布向国民政fǔ提供第一笔五千万美元贷款,全部用于购买苏制军火,包括国急需的作战飞机、坦克大炮和轻、重机枪等等。这是自抗战以来国政fǔ获得的最大一笔国际援助,并且苏联人还慷慨地接受国政fǔ以农产品和矿石原料来偿还贷款。对于艰苦抗战的国政fǔ和军民来说,这笔重要援助无异于雪送炭,难怪连一惯不苟言笑的委员长也因此心情jī动喜不自禁。
事实上很快苏联政fǔ又将贷款额增至两亿五千万美元,此后直至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之前,苏联一直都是国抗战最大的军火贷款国和经济援助国。统计资料表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共获得国外贷款五亿美元(不包括租借物资),苏联对华贷款占一半,高居各国贷款首位。并且苏联给予国全部是军火贷款,而西方国家的十七笔贷款则多数限制为民用和非军事xìng用途。国民政fǔ用苏联贷款先后购买苏制作战飞机五百三十架,坦克八十二辆,高shè炮二十mén,防坦克炮一百三十mén,野战炮三百四十mén,机枪三千百二十tǐng,汽车七百二十二辆,各种炮弹一百零五万发,弹四千零三十万发等。上述军火还不包括苏联政fǔ提供的无偿军事援助在内。
与会者无不心情振奋,他们从苏联的国际援助看到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一线曙光。不管怎样说,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xiǎoxiǎo日本兵力有限,以国人力资源加上源源不断的国际援助,日本人的侵略野心终难得逞。
但是蒋介石并没有让他的将领过分乐观,他指着地图上仅与郑州一河之隔的豫北地区,那里有一支代表日军进攻的蓝sè箭头。委员长警告说:你们千万不要忘记,敌人亡我之心不死,他们随时可能发动进攻。比如这股占领濮阳的敌人,它一旦进入原来就很危险,你们一定要密切监视它的动向。
何应钦在一旁xiǎo声提示说道:“那是土féi原贤二第十四师团。”
蒋介石点点头说:这股敌人虽然只有一个师团,但是他随时可能威胁我军侧翼,打luàn我军部署,你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会毕,蒋介石当天返回武汉。
登机之前,委员长再三嘱咐部下:陇海铁路为我军防守之生命线,一旦截断则郑州危矣,而郑州失守,则武汉必然不保。请切记在心。
飞机转眼间飞走了,留下一座空dàngdàng的机场,还有地面频频招手的人群。
138年天,土féi原指挥第十四师团匆匆结束豫北扫dàng,开始强渡黄河。
“七.七事变”爆发当年,从日本军方公布的所谓“战绩”来看,侵华日军的“优胜者”应当非土féi原第十四师团莫属。这支主要由学生、市民和农民组成的侵略军深入国腹地最远,攻占国城市最多,击溃敌军数量超过自身十几倍之多,但是伤亡人数却最低等等,创造一系列战场奇迹。
因此一些狂热的日本报纸就把该师团吹捧为“支那克星”,也有人将土féi原贤二称作“模范师团长”,不一而足。事实上第十四师团自塘沽登陆以来,一路攻陷天津、北京、石家庄、保定、运城、太原、长治、新乡等大xiǎo城市数十座,扫dàng河北、山西、河南数省,而他们的对手大多弃城而逃,并没有形成真正坚强有力的抵抗。
土féi原的战绩引起许多师团长嫉妒,有人将他的胜利归咎于运气好,或者不战而胜,因为当第十四师团在华北战场如入无人之境时,声名赫赫的坂垣第五师团却陷入惨烈的平型关伏击战,而第二军也不幸遭遇像台儿庄那样的强劲抵抗,两个主力师团伤亡惨重一度后撤。但是上述说法到底有欠公允,毕竟第十四师团征战数千里,攻城掠地战果累累,难道全都因为jiāo了好运的缘故吗?
个秘密只有土féi原自己清楚,那就是他大半辈在国的特务生涯派上用场。号称“国通”的土féi原自认为是个政治军人,不像大多数日本将军头脑简单,除了打仗对敌人一无所知。比如驻防河北的东北军将领万福麟,自“西安事变”后一蹶不振,根本无心打仗,土féi原就事先派人同他达成秘密协议,只要退避三舍虚晃一枪,皇军决不攻击他的队伍。
于是万福麟果然按照协议放弃保定和永清地区,退过京汉铁路相安无事。同样的例还可见诸冀北保安司令石友三、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商震等等。这就是为什么抗战伊始,华北数省未经jī烈抵抗就迅速沦陷敌手的主要原因。土féi原对这些遭受排挤的杂牌部队又打又拉,后来许多人公开投降日本人,变成助纣为虐的“皇协军”都与这个前特务头的暗策反不无关系。
但是寺内总司令一道严厉命令改变了第十四师团的进军方向,土féi原不得不转而踏上黄河对岸的山东土地。关于派遣军意图和师团今后任务,他和幕僚作过种种猜测,一致认为最大可能就是攻占菏泽为止,以保持策应徐州和屏护派遣军侧翼安全的作战态势,也就是继续执行牵制xìng作战的任务。
第三百四十八章 铁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